大家好,我是王安生,国内知名肝病专家主任医师,近50年肝病临床经验,擅长消化系统疾病,慢乙肝大小三阳、肝硬化、顽固性腹水、肝癌、脂肪肝、酒精肝、肝囊肿、自身免疫性肝炎、黄疸...
大家好,我是王安生,国内知名肝病专家主任医师,近50年肝病临床经验,擅长消化系统疾病,慢乙肝大小三阳、肝硬化、顽固性腹水、肝癌、脂肪肝、酒精肝、肝囊肿、自身免疫性肝炎、黄疸性肝炎、胆囊炎、肝内胆管结石等问题!
图片
张某患有肝硬化病史6年,期间一直服用软肝抗病毒药物,但近年来腹水反复发作,西医治疗效果不佳,遂找到我寻求中医治疗。初诊:日期:2024年7月1日,
症状:身黄、目黄、两胁胀痛、纳少(食欲不振)、烦躁、失眠、肝掌、苔黄厚腻、二便不正常图片
诊断:乙肝大三阳、肝硬化、脾肿大、腹水
中医诊断:臌胀(肝硬化腹水)证属肝郁脾虚,气血瘀滞,水液停聚随后开方:
马鞭草30克、溪黄草30克、田基黄30克、板蓝根15克、苦参15克、
甘草10克、赤芍15克、银花15克、丹参20克、黄柏15克、生地15克、
栀子15克、虎杖15克、大黄(后下)10克、大腹皮15克、柴胡15克
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剂,分2次早晚服用。
图片
方解:此方具有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疏肝理气、利水消肿的功效。
其中,马鞭草、溪黄草、田基黄、板蓝根、苦参、银花等清热解毒;
马鞭草性苦、味凉,归肝、脾经
全草含马鞭草甙、戟叶马鞭草甙、羽扇豆醇、β-谷甾醇、熊果酸、桃叶珊瑚甙、菖黄素等。叶中含马鞭草新甙、腺甙、B-胡萝卜素。根和茎中含水苏糖
图片
本品具有活血散瘀,解毒,利水,退黄,截疟的功效。用于疲积聚,经闭痛经,喉痹,痈肿,水肿,黄疸,疟疾。
溪黄草药性苦,寒,归肝、胆、大肠经
具有清热解毒,利湿退黄,散瘀消肿的功效。主治湿热黄疸,胆炎,泄泻,痢疾,疮肿,跌打伤痛.
图片
赤芍、丹参、黄柏、生地、栀子、虎杖等活血化瘀;
地黄性味甘、苦,寒。归心、肝、肾经。
地黄甘重于苦,质润甘滋,苦寒清泄。入心、肝经,清热凉血而除烦止血;入肾经,滋阴生津、润滑大肠而止渴、通便。祛邪扶正兼顾,血热、阴虚有热、阴血亏虚、津枯肠燥皆可,热盛阴伤者最宜。
鲜者名鲜地黄,苦重于甘,苦寒清泄,汁多甘润,长于清热凉血,热伤津及血热出血多用:干者名干地黄,长于滋阴凉血,阴虚血热、骨蒸劳热多用。
图片
本品主要含梓醇、二轻梓醇、乙酰梓醇、地黄苷、桃叶珊瑚苷、密力特苷、单密力特苷、去羟栀子苷、筋骨草苷等环祜烯苷类及毛蕊花糖苷等苯乙醇苷类成分。
此外,还含有β-谷甾醇、多种氨基酸和糖类等成分。具有清热凉血,养阴生津的功能。
栀子药性苦,寒。归心、肺、三焦经
栀子具有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,外用消肿止痛的功效用于热病烦闷,湿热黄疸,淋证涩痛,血热吐衄,目赤肿痛,热度疮疡,扭挫伤痛等症状
图片
虎杖性味微苦,微寒。归肝、胆、肺经。
含有游离蔥醌及蔥醌苷类成分、二苯乙烯苷类成分、多糖、氨基酸等成分,具有利湿退黄,清热解毒散瘀止痛,止咳化痰的功能。
图片
柴胡、大腹皮疏肝理气;
大腹皮辛、微温,归脾、胃、大肠、小肠经
具有行气宽中,行水消肿的功效,常用于湿阻气滞,脘腹胀闷,大便不爽,水肿胀满,脚气浮肿,小便不利。
现代研究显示,大腹皮主要含生物碱类成分(如槟榔碱、去甲基槟榔碱等)以及鞣质等,具有促进胃肠运动的作用。
大黄、黄柏利水消肿。
大黄性味苦,寒。归脾、胃、大肠经。
大黄苦寒沉降,清泄通利,既入脾、胃、大肠经,又入心、肝经与血分。内服善荡涤胃肠实积、实热而泻热通便,导湿热之邪从大便出而利胆退黄,“釜底抽薪'与除血分热毒而解热毒,泄散血分热毒与瘀血而活血化瘀、凉血止血、消肿。
图片
外用善清火、消肿、止痛、解毒而疗疮痈烫伤。泻热通便力甚强,素有“将军”之号。凡便秘属实证或里实证虚者即可酌投,热结便秘兼瘀者尤宜。凡血瘀有热之肿痛或出血者亦可酌投,兼便秘或排便不爽者尤佳。生用泄下力猛,熟用药力较缓,炒炭清散兼收敛。
含有蔥醌衍生物、鞣质类物质、有机酸和雌激素样物质等成分,具有泻下攻积,清热泻火,凉血解毒逐瘀通经,利湿退黄的功能。
黄柏药性苦,寒。归肾、膀胱经。
黄柏苦泄寒清,燥而沉隆,入肾、膀胱经,既清泄实热(火)而热毒,又燥湿、除湿毒而解湿热度,还清肾火(相火)而退虚热。为治湿热火毒之要药,较广泛用于湿热火毒之病症。
与黄连相比,清热燥湿力较弱,作用偏于肾及下焦膀胱,最善清相火,退虚热,除下焦湿热。集清实火、湿热、退虚热于一体,凡实热火毒、湿热、虚热用之皆宜。
图片
本品主要含小檗碱、木兰花碱、黄柏碱、药根碱、掌叶防己碱等多种生物碱。此外,还含有黄柏内酯、黄柏酮、黄柏酮酸等苦味质成分及7-脱氢豆甾醇、B-谷甾醇、菜油甾醇等甾体成分。具有清热燥湿,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。
复诊情况:第一次复诊:日期:2024年7月8日症状变化:两胁胀痛明显减轻、纳增(食欲增加)、口苦消失、夜安睡、大便日1次,条状处理:效不更方,继续服用原方7天。第二次复诊:日期:2023年7月15日症状变化:身黄、目黄基本消退、两胁无明显胀痛、纳多(食欲旺盛)、二便正常、仍乏力、舌质淡红图片
处理:原方中去大黄,马鞭草、黄柏、栀子、虎杖、溪黄草、苦参各减半,加北沙参30克,继续服用10天。第三次复诊:日期:2023年10月3日(三个月后复查)全身症状基本消失,肝功能及其他项正常。彩色B超检查显示,脾脏缩小,无腹水。诊断:肝硬化腹水得到有效控制,病情稳定。
肝硬化腹水在中医中被称为“臌胀”,其病因病机复杂,主要涉及肝、脾、肾三脏的功能失调。中医认为,肝硬化腹水是由于气滞、血瘀、水停于腹中所致,因此治疗时应以疏肝理气、活血化瘀、利水消肿为主要原则。
图片
臌胀临床以腹大胀满、绷急如鼓、皮色苍黄、脉络显露为特征,因此得名。其病位主要在于肝脾,久则及肾。基本病机为肝脾肾受损,气滞、血瘀、水停腹中。
常见症状包括腹大胀满、绷急如鼓、皮色苍黄、脉络显露等。此外,患者还可能伴有胸闷气喘、胸腹胀痛、呼吸困难、发炎发烧、四肢浮肿、消瘦乏力、不思饮食、恶心呕吐、小便困难等症状。
治疗原则:
根据臌胀的病因病机,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疏肝理气、运脾利湿、活血化瘀、软坚散结、健脾补气、滋补肝肾、温补脾肾、杀虫化积以及攻下逐水等。
治疗方法:疏肝理气:常用柴胡、香附、郁金等药物,以疏肝解郁、理气止痛。运脾利湿:常用苍术、厚朴、陈皮等药物,以健脾燥湿、利水消肿。活血化瘀:常用桃仁、红花、丹参等药物,以活血化瘀、消肿止痛。软坚散结:常用鳖甲、牡蛎等药物,以软坚散结、消癥化积。健脾补气:常用黄芪、党参等药物,以健脾益气、固本培元。图片
滋补肝肾:常用生地、黄精等药物,以滋补肝肾、养阴生津。温补脾肾:常用淫羊藿、制附子等药物,以温补脾肾、助阳化气。杀虫化积:常用槟榔、雷丸等药物,以杀虫消积、解毒排脓。攻下逐水:常用甘遂、大戟等药物,以攻下逐水、消肿散结。但需注意,这些药物多属峻烈之品,应中病即止,不可过用。中医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独特的方法和优势,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、提高生活质量。然而,中医治疗也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,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